力量訓練 101:為什麼我的重量始終無法增加?

Date
2025/01/15
Category
運動提升技巧
1 more property
在健身的過程中,尤其是進行力量訓練的人,可能常會困惑:「為什麼我的力量沒有快速增強?」或者「為什麼重量無法增加?」剛開始訓練時,重量可能會快速成長,甚至會想:「照這個進度,達成三項總和 500 應該指日可待吧!」
然而,某個時間點開始進入停滯期,看著其他人輕鬆地增加重量,而自己卻彷彿止步不前。事實上,問題不一定出在你的訓練本身,而可能是因為壓力、飲食等外部因素的影響。雖然這些外在因素確實需要檢視與改善,但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重點放在健身房內進行力量訓練時,常見的錯誤以及重量無法提升的原因上。

1. 左右不平衡

長時間反覆進行相同的運動,身體會逐漸適應,導致刺激減弱。特別是在力量訓練中,隨著重量逐步增加,身體的平衡問題可能會越來越明顯。許多現代人的身體並非完全左右對稱,這通常源自於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或姿勢,導致原本的平衡已經被打破。
當使用輕重量訓練時,這些不平衡可能不會太明顯,但在進行例如臥推或硬舉等較重的訓練動作時,可能會發現一側比另一側承受更多的壓力。如果在這種狀態下繼續進行力量訓練,不平衡問題將進一步惡化,不僅降低訓練效率,也會增加受傷的風險。
舉例來說,若你是左撇子,在進行硬舉時,可能會發現右手的抓力比左手更快感到疲勞;又或者,在進行深蹲時,檢查姿勢時會發現身體向某一側傾斜。這些問題不僅會降低力量訓練的效率,甚至可能成為造成嚴重傷害的根源。
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建議善用各種運動器材。傳統的槓鈴訓練通常需要雙手與雙腳同時發力,是發揮最大力量的好工具,但在身體已經不平衡的情況下勉強訓練,可能不僅無法提高重量,還會增加受傷的可能性。
在這種情況下,可以嘗試使用壺鈴、啞鈴或拉繩等器材,針對左右兩側的肌肉分別進行激活與平衡訓練。透過這些平衡訓練,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,原本在槓鈴訓練中感到吃力的重量,如今能輕鬆舉起,帶來意想不到的進步!

2. 過於頻繁地測試 1RM

在以提升力量為目標的訓練過程中,我們常常會忍不住想測試自己的最大重量。「我究竟進步了多少?」這種好奇心是很自然的,有時甚至會將這些紀錄分享至社群媒體,或用來激勵自己,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。
然而,如果你正處於系統化的力量訓練計劃中,比起關注結果,將重心放在訓練過程上會更加重要。大多數經過精心設計的力量訓練計劃,通常是以個人 1RM(一次最大重量)的 70% 至 80% 為基準,並在 6 至 12 週內系統性地進行。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頻繁測試 1RM 或 3RM 這類最大重量,可能會帶來干擾,弊大於利。
1RM 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在訓練開始前,幫助設定基準點。一旦基準已確立,訓練過程中真的有必要再重新測試嗎?
1RM 測試最大的問題是會對肌肉和神經系統造成過大的壓力,導致疲勞累積。這不僅會使測試當天的訓練量大幅減少,還會對之後幾天的訓練造成負面影響。長期下來,整體進步速度也會因此放緩。力量訓練的核心在於專注於過程,而非僅僅追求數字上的變化。如果你能暫時放下對測試數據的執著,專注於按部就班地完成訓練計劃,最終將實現更大的成長與更驚人的成果。

3. 只專注於重量

在進行力量訓練時,許多人常會只專注於設定更大的重量。沒錯,力量訓練的核心之一的確是挑戰更重的重量。然而,人類的身體並不是只為了承受重量而設計的機器。短期內,重訓可以促使神經系統適應,讓你能夠在短時間內提起更大的重量,但長期來看,如果訓練量不足,可能無法進一步提升力量,甚至會導致進步停滯。
此外,要理解「變強」並不僅僅是指增加肌力,還包括提升肌耐力。如果目標只是短時間內刷新自己的 1RM 記錄,那麼專注於重量可能是有用的。但若是希望建立健康且全面的體能,單純追求重量並不足夠,應該結合訓練總量與間歇訓練等耐力相關的訓練方法,效果會更佳。
實際上,多項研究顯示,人類力量的提升來自於訓練總量與重量之間的平衡。因此,大多數力量訓練計劃都設計為能滿足一定的訓練總量。如果缺乏肌耐力,可能會導致無法完整執行力量訓練計劃。當然,在力量訓練的過程中,有些階段可能需要減少訓練總量,並專注於重量的提升,但從整體來看,訓練計劃的主體應以訓練總量為核心,這樣才能在長期內獲得更顯著的成果。

4. 中途放棄訓練計劃

老實說,力量訓練計劃有時確實會讓人感到枯燥。我自己也多次經歷過這種感覺。大部分的力量訓練計劃通常持續至少 8 到 12 週,核心在於「重複」。像深蹲、臥推、划船、硬舉這些動作需要不斷重複進行。這種單調的過程往往讓人感到無趣,成為許多人中途放棄的主要原因。結果,原本設定的目標未能達成,留下的只有遺憾。當你在「我到底要忍受這種枯燥到什麼時候?」和「雖然枯燥,但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成果」之間徘徊時,這是非常正常的心情。
這種情況下,我建議採取策略性地對訓練計劃進行適度調整。有些人可能會認為:「訓練計劃必須嚴格按照原樣執行!」的確,專家設計的計劃背後有其科學依據和理由。但與其中途放棄,不如對計劃稍作修改,這樣才能保持持續性,這才是更為重要的。
例如,如果你對輔助訓練中的槓鈴臥推感到厭倦,可以嘗試改用臥推機或啞鈴臥推,甚至加入俯臥撐來增加變化。關鍵在於,在保持訓練計劃核心目標的前提下,為訓練加入多樣性。這些小改變能有效減輕枯燥感,幫助你更持續地完成訓練。
力量訓練計劃之所以廣受推崇,是因為當你堅持到最後,必然能看到顯著的成果。因此,最重要的策略是在不偏離訓練核心原則的情況下,加入一些自己的變化,這樣才能更長久地堅持下去,最終實現目標。

5. 忽視休息的重要性

力量的基礎在於肌肉。那么,肌肉是如何形成的呢?肌肉的發展遵循「運動 → 受損 → 修復 → 成長(適應)」的過程。在運動中,肌肉纖維會產生微小損傷,隨後透過充分的修復與營養攝取,受損的組織得以恢復,並以更強壯、更厚實的狀態重新成長。然而,若修復過程未能順利完成,肌肉無法有效成長,即使再努力訓練,力量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提升。
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,但每週能夠承受的訓練量與恢復範圍是有限的。因此,在制定訓練計劃時,除了考慮動作選擇與負重程度外,還必須將充足的休息與營養管理納入計劃中。當一週的訓練包含適當的營養補充與休息時,與缺乏休息的訓練相比,結果會有明顯差異。前者能帶來更快的力量提升與更高的訓練效率。
這也是為什麼奔湃會提供記錄休息的功能。這不僅是一個額外的選項,而是為了提醒使用者,休息的重要性與運動記錄同樣不可忽視。透過這樣的系統化管理,能幫助用戶最大化訓練效果,實現更理想的運動成果。

6. 總結

還記得剛開始力量訓練時的那份悸動嗎?當時心裡可能充滿疑問:「真的可以舉起這個重量嗎?」然而,當你第一次成功舉起那個重量時,那種難以言喻的成就感,彷彿讓你覺得自己無所不能。
但隨著時間推移,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重量停滯不前。當初的興奮漸漸被單調和枯燥取代,而這份枯燥感開始模糊了訓練的初衷。最終,你可能對訓練漸漸失去熱情。
即便如此,請不要放棄。克服停滯期的方法一定存在。關鍵在於正確地找出問題,嘗試多元化的方法,並保持穩定的前進。現在的停滯期,只是訓練過程中的一部分,你完全可以戰勝它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正在經歷停滯期的你提供一些幫助。奔湃始終為每一位持續努力的奔湃用戶加油!